佛手瓜幾月份種最好?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17464人閱讀
佛手瓜在有的地方又叫做洋絲瓜,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食,很多人家里還會用佛手瓜來搭配菜,佛手瓜其實能腌制,也別有一番風味。目前我國栽培佛手瓜的朋友也有不少,下面一起學習一篇佛手瓜霜霉病的癥狀、發(fā)病條件和防治方法。
一、佛手瓜霜霉病的癥狀
在寒冷地區(qū),病菌可在溫室或大棚活體植株上存活,從溫室或大棚向露地植株傳播侵染,至于能否以卵孢子在土中存活越冬尚不明確。在溫暖地區(qū),田間周年都有瓜類寄主存在,病菌可以孢子囊借風雨輾轉傳播為害,無明顯越冬期。病菌萌發(fā)溫限4~32℃,以15~19℃為最適,低溫陰雨易誘發(fā)本病。初在葉面葉脈間出現黃色褪綠斑,后在葉片背面出現受葉脈限制的多角形黃色斑。病斑多時葉片向上卷曲,濕度大時病葉背面生有稀疏白霉,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。
二、佛手瓜霜霉病的發(fā)病條件
1、種植密度大、通風透光不好,發(fā)病重,地下害蟲、線蟲多易發(fā)病。
2、土壤黏重、偏酸;多年重茬,田間病殘體多。氮肥施用太多,生長過嫩。肥力不足、耕作粗放、雜草從生的田塊,植株抗性降低,發(fā)病重。
3、肥料未充分腐熟、有機肥帶菌或用易感病種子易發(fā)病。
4、陰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時整枝打杈,傷口難于愈合,或蟲傷多易發(fā)病。
5、地勢低洼積水、排水不良、土壤潮濕易發(fā)病,高溫、高濕、多雨、日照不足易發(fā)病。
6、早春溫暖多雨或夏天連陰雨后驟晴,氣溫迅速升高時易發(fā)病。連續(xù)三天大雨或暴雨易發(fā)病。秋季多雨、多霧、重露、日照不足或結露時間長時易發(fā)病。
三、佛手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
1、加強田間管理,防止高濕。
2、無土育苗或對土壤消毒。
3、高溫悶棚或噴粉塵熏煙等,如45%百菌清煙劑熏8-10小時。
4、提高抗病能力:葉面上噴施0.16%尿素或0.2%磷酸二氫鉀+0.2%白糖水。
5、病害嚴重時可采用高溫悶棚法:根據天氣預報,選擇連續(xù)2天以上的晴天,第一天中午將主蔓生長點落下,以防烤傷,然后澆水,第二天10點悶棚,棚內溫度達到45-46℃(過高要遮陽),90分鐘后逐漸放風降溫,最后控制在25-28℃。這樣既能殺死霜霉菌,又能控秧保瓜,悶棚后再增施葉面肥,效果更好。
6、發(fā)病初期,可噴75%百菌精可濕性粉劑500倍和600倍64%殺毒礬可濕性粉劑。
總的來說,佛手瓜霜霉病該病害主要以危害佛手瓜葉片為主,大家在選擇種植佛手瓜的時候,也可以挑選抗病性更強的適宜品種。
關于佛手瓜霜霉病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