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包蟲怎么養(yǎng)?
惠農(nóng)網(wǎng)·農(nóng)技學堂
79638人閱讀
黃粉蟲,又叫面包蟲。其幼蟲含粗蛋白60%、粗脂肪達29%,營養(yǎng)價值較高,養(yǎng)殖經(jīng)濟效益顯著,下面一起來了解黃粉蟲各個階段養(yǎng)殖辦法。
1、卵
黃粉蟲的卵在25℃-30℃時經(jīng)5-7天即孵化出幼蟲。換收接卵紙時,要將同一天換收的紙疊放同一個幼蟲盒內(nèi),讓卵自然孵化。1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幼蟲,然后將卵紙逐一抽出,抖掉幼蟲,放入養(yǎng)蟲盒,進行飼養(yǎng)。
2、幼蟲
幼蟲從卵孵化出至化蛹前這段時間稱為幼蟲期。成蟲產(chǎn)卵的盤,孵化7~9天后,等到蟲體蛻皮體長達0.5厘米時,可以添加麥麩和鮮菜。每一個木盤中可以放幼蟲1千克,密度不宜過大,防止飼料不足,導致蟲體擠壓相互咬殺。要隨著幼蟲的逐漸長大,及時分盤。
麥麩是幼蟲的主要飼料,同時也是棲身之地,因此飼料溫度要自然,一般溫度高幼蟲在表層活動,溫度較低時,則鉆進下層棲身。木盤中飼料厚度在5厘米,飼料減少,可用篩子篩掉蟲糞,添加新飼料。
1~2齡幼蟲篩糞,要選用60目篩網(wǎng),防止幼蟲從篩孔漏掉。要先準備好盛放新飼料的木盤,邊篩邊將篩好的幼蟲放入木盤上架。黃粉蟲幼蟲生長要突破外皮(蛻皮),經(jīng)過一次次蛻皮才能長大、幼蟲期要蛻7次皮。每蛻皮1次,幼蟲長1齡,蟲體長大。幼蟲平均9天蛻皮1次。幼蟲蛻皮時,表皮先從胸背縫裂開,再到頭部、胸部、足部、腹部、尾部,幼蟲蛻皮后又鉆進飼料中。剛蛻皮的幼蟲是乳白色,表皮細嫩。
3、蛹
幼蟲長到約50天后,長2~3cm,開始化蛹。成熟幼蟲變白時即將化蛹,要將蛹及時揀出,避免幼蟲咬死蛹。挑出成蛹按日齡不同,分別放在1厘米厚的粗片麩皮成蟲產(chǎn)卵盒里。放蛹厚度以鋪平1~2層為宜,太厚會引起窒息死亡。放蛹后要每天檢查,去除變黑、變紅和軟化的死蛹。
4、蛾
在20℃以上時,經(jīng)6~7天,蛹即脫皮變成成蟲。在羽化過程中,要將死蟲、傷殘蟲、羽化皮挑出,且貼上日齡標簽。剛羽化蛾子為乳白色,頭部金黃色,身體幼嫩,不太活躍,也不進食,以后逐漸變黃,約3-5天變黑色,開始覓食、交配、產(chǎn)卵。以卵產(chǎn)出到性成熟大概2個月時間。
5、注意事項
卵的孵化:幼蟲、蛹、成蟲都要分開飼料,不能混養(yǎng),混養(yǎng)的缺點是不便于按不同要求投喂飼料,而且成蟲覓食過程中容易吃掉卵,幼蟲容易吃掉蛹。
飼養(yǎng)箱幼蟲厚度不能超過2~3厘米,以免發(fā)熱。
接卵紙要及時的更換,更換的要分別放在不同的箱中進行孵化,避免幼蟲大小不均。
以上就是關(guān)于黃粉蟲各個階段養(yǎng)殖辦法介紹了,為了保證黃粉蟲高產(chǎn)成活率高,務(wù)必要做好各個階段管理要點。
關(guān)于黃粉蟲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(nóng)網(wǎng)以下推薦的內(nèi)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