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筍的種植方法介紹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30659人閱讀
每年春天的時候,很多人的餐桌上都有出現(xiàn)竹筍這道美食,竹筍吃起來味道非常鮮美,是竹子的嫩莖,纖維含量很豐富,不僅可以煲湯還可以炒食,我國竹筍有廣泛的種植面積,是產竹筍最多的國家之一,下面就來說說竹筍的種植方法有哪些。
1、選擇土壤
雖然竹筍能夠在大部分土壤上正常生長,它的適應能力很強,但是竹筍的產量及品質會受到土壤的影響。因此我們在選擇土壤的時候,要盡量選擇深厚松軟、肥力充足、排灌正常且通透性強的腐殖質偏酸性土壤。防止由于PH值不適的粘性土壤、且土層過淺過硬而影響竹筍的生長。并且要注意土壤前茬作物,種植過辣椒、西紅柿等作物的土壤不可用于種植竹筍。
2、幼苗定植
在定植前,將土壤整平細耙,要對土壤進行深翻中耕工作,然后行間距開好排水與溝控制好種植密度。排水溝的深度28度里左右,寬度要保持在35厘米左右。然后根據種植地區(qū)的氣候變化,在初春當竹筍長到2-3個月的時候開始移栽。竹筍栽入種植溝內,移栽的時候要注意控制好種植密度。覆蓋細土,鎮(zhèn)壓壓實,然后隨著竹筍的生長,將定植溝適慢慢填平,保證竹筍的深度保持與地面12厘米左右。
3、合理澆水
竹筍雖然耐旱性比較好,但是為了提高竹筍的產量,增強竹筍的生長能力,在種植的時候要進行合理澆水,這樣有利于幼苗的生長。為了促進竹筍根部的生長,促進竹筍緩苗,移栽定植后一周左右,要及時澆一次糞水。并且為了保證竹筍的生長,保證土壤濕潤,有充足的含水量,以后要隔5-7天澆一次水。如果遇到高溫干旱的天氣時,為了防止缺水影響竹筍的品質,還要縮短澆水頻率,大概四天左右。
4、適當追肥
在定植后,要適當追肥,追肥時要秉承少量多施的原則,竹筍對營養(yǎng)的需求是比較大的。然后在竹筍生長期的時候,要滿足竹筍生長所需的營養(yǎng),保證竹筍的生長。
控制好氮肥的施用,以復合肥為主。然后隨著竹筍的生長時間,適當?shù)脑黾铀视昧考邦l率,擴大根盤,促進竹筍膨大。在成熟期的時候要適當追施復合肥及腐熟農家肥。但是不管在什么時候追肥,都要注意用量,防止產生肥害,反而還影響竹筍的生長。
5、抽鞭肥
抽鞭肥最好是在五月初到六月底這個時間段,我們一般是每年的春夏期間進行,因為在這個時間段里,剩余的竹筍也慢慢的長大,變成了竹子,這樣我們可以加快它們的生長速度,從而更快的進入抽鞭期,如果抽的竹鞭越多,那么到時出的筍也就越多,首先我們可以用尿素以及糞尿水在竹子附近進行澆灌,其次就是利用農家腐肥或速效有機肥進行施肥,一般是在竹子周圍進行開溝,溝深二十厘米左右進行深施,這樣更有利于竹鞭的生長。
6、孕筍肥
孕筍肥是在一每年秋天的八月底到九月中旬進行,主要是因為這個時間的竹鞭基本上已經發(fā)育完全,為了讓竹鞭上長出一個個的小芽點,可以追加肥料,這些芽點在后期如果培育好就都會長成竹筍,在此期間我們可以適量的撒施復合肥,另外要使用糞尿水進行潑灑,復合肥也是采用開溝的方式進行,但是這次開溝的深度只要八到十厘米左右即可,為了避免養(yǎng)分流失,要用土蓋住。
7、發(fā)筍肥
筍芽肥主要是為了促進筍芽的生長,提高筍芽的成活率,所以一般是要筍芽開始發(fā)育的時候進行,一般是在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左右進行,筍芽肥是加施適量的尿素和家畜糞便,主要是有機肥為主。為了筍芽不受到傷害,這次主要是通過堆施或撒施的方法進行施肥。
8、筍前肥
筍前肥是每年的二月初左右施肥,一般是指筍芽冒出筍尖的時候,如果這時你去竹林你就會看到土地上出現(xiàn)了一個個小小的裂縫,仔細一看就能看到小筍尖,為了延長竹筍的生長期,并且加快竹筍的生長速度,使竹筍保持鮮嫩的同時還在增加重量。我們一般是使用糞尿水或者是尿素來促進生長,施肥的方法一般是通過兌水之后進行挨個的澆灌。
竹子種植土壤一定要質輕、疏松,讓其能快速生長,在土層深厚、土質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上產量較高,生長最好,而在土壤較于粘重的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長,但品質和產量一般。
關于竹筍的種植方法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