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花果褐腐病的癥狀及防治措施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21449人閱讀
無花果是我們常見的水果之一,可以鮮食,也可以干制或制成果醬,營養(yǎng)豐富,受到很多消費者們的青睞,種植的農戶也多。近年來,隨著無花果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,無花果病害愈加嚴重。那么無花果常見病害有哪些?怎么防治?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。
一、根腐病
根腐病主要表現在根部。發(fā)病時由細小側根或新生根開始,初出現淺紅褐色不規(guī)則的斑塊,顏色逐漸變深呈暗褐色。隨病害發(fā)展全部根系迅速壞死變褐。地上部分先是外葉葉緣發(fā)黃、變褐、壞死至卷縮,病株表現缺水狀,逐漸向心葉發(fā)展至全株枯黃死亡。
防治方法:
無花果苗床、定植穴使用精甲惡霉靈+甲基托布津+嘉美紅利8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;插穗前,用80%的402抗菌劑乳油2000倍液浸1h后扦插;已定植幼苗感病后,施用氟吡菌胺·霜霉威(銀法利)+精甲惡霉靈+50%多菌靈+嘉美紅利1000倍液灌根。
二、疫霉果腐病
該病由多種真菌侵染引起,首要為害果實。果實受害多從病果內壁開端,逐步向外擴展腐朽,病果內壁果肉變褐、腐朽,充溢灰色或粉紅色霉狀物。當果內腐朽開展嚴峻時,果實胴部可見水浸狀不規(guī)則濕腐斑塊,斑塊可互相相連,最后全果腐朽,果肉味苦。
防治方法:
防治方法在發(fā)病前,噴施4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,3天一次,連用三次。發(fā)病時,于5月下旬和6月上旬兩次施用25%噻嗪酮可濕性粉劑,每次每畝施用40g施用,防治害蟲傳播致病菌。
三、銹病
葉片受害,背面初生黃白色至黃褐色小皰斑,后皰斑表皮破裂,散出銹褐色粉狀物,即夏孢子堆和夏孢子。嚴重時病斑融合呈塊斑,造成葉片卷縮、焦枯或脫落。
防治方法:
6月下旬至7月上旬開始,每隔15天噴藥1次,連續(xù)噴3-4次。常用藥劑有10%苯醚甲環(huán)唑1500倍液、38%惡霜嘧銅菌酯1000倍液+嘉美金點1000倍液、56%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+嘉美金點1000倍液;或3波度的石硫合劑+200倍五氯酚鈉藥液,藥劑輪換噴施,重點噴布結果母枝。
四、枯枝病
無花果發(fā)病初期癥狀不易發(fā)現,主干或大枝上病部稍凹陷,可見米粒大小的膠點,逐漸出現紫紅色的橢圓形凹陷病斑。后期病部干縮凹陷,表面密生黑色小粒點,潮濕時涌出橘紅色絲狀孢子角。4月開始發(fā)生,4—5月為盛期,6月以后較弱,8—9月病害再一次發(fā)展。
防治方法:
使用40%多菌靈膠懸劑按100g每畝,稀釋成1000倍噴霧;或結合防蟲用2.5%溴氰菊酯乳油40mL/每畝,與50%多菌靈可濕粉100g/每畝混合噴霧施用。
五、炭疽病
主要危害果實,亦可侵染枝條。果實受害后,在果面呈現圓形、稍凹陷、褐色斑塊,隨后在病斑上出現同心輪紋狀黑色小點。最后病斑不斷擴大,果實軟化腐爛,有時干縮成僵果懸掛樹上。枝條得病后呈淡褐色斑塊,后逐漸干枯死亡。
防治方法:
6月下旬至7月上旬開始,每隔15天噴藥1次,連續(xù)噴3-4次。常用藥劑有10%苯醚甲環(huán)唑1500倍液、38%惡霜嘧銅菌酯1000倍液+嘉美金點1000倍液、56%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+嘉美金點1000倍液;或3波度的石硫合劑+200倍五氯酚鈉藥液,藥劑輪換噴施,重點噴布結果母枝。
以上就是無花果的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,無花果在種植過程中病害較多,種植戶們要根據無花果病害的癥狀來判斷其病害,對癥下藥,及時防治,做好田間管理,提高無花果植株的抗病能力。
關于無花果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