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防治紅薯地下害蟲?
惠農網(wǎng)·農技學堂
47908人閱讀
紅薯在我國各地均有種植,一些經驗豐富的種植戶會根據(jù)土壤等條件,選擇適合的插植方法。紅薯種植時,插植方法較多,選擇正確的插植方法可以達到增產穩(wěn)產的目的。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紅薯的插植方法,我們一起來看看吧。
一、直插法
播種苗通常留3~4節(jié),約17~20厘米長。播種時,將2~3節(jié)直接插入土壤中,深度一般為10厘米左右,土壤外留1~2節(jié)。這種種植方法一般用于干旱的沙*或丘陵坡地。
直接插入法的優(yōu)點是幼苗抗旱性強,出苗慢,塊莖形成集中,容易形成大塊莖,便于機械收獲;缺點是進入土壤的塊莖數(shù)量少,有利于塊莖形成的位置少,塊莖形成一般不多。
二、壓藤法
在農村地區(qū),這種方法廣泛用于小規(guī)模種植或夏季種植。種植幼苗時,將所有裸露的甘薯幼苗壓入土壤中,將馬鈴薯葉暴露在表面,用土壤壓實,然后澆水。
壓藤法的優(yōu)點是由于它在扦插前是尖的,破壞了頂端的優(yōu)勢,使扦插的腋芽提早發(fā)芽,一個接一個地發(fā)芽、分枝。有許多莖和葉、許多塊莖和大塊莖的馬鈴薯不會生根和生長。缺點是幼苗抗旱性差,播種時勞動強度大。
三、斜插法
斜切法適用于水肥條件適中、干旱相對較早的地區(qū)。播種時,將長度為20~25厘米的幼苗以斜角播種在土壤中。
這種種植方法產生更多的塊莖,因為有許多節(jié)埋在土壤中,但靠近地面的塊莖較大,較低節(jié)上的塊莖一般較小,有些甚至不產生塊莖。采用這種方法,農民可以密集種植甘薯,獲得高產。
四、船形法
船形法適用于土壤肥沃且不易干旱的地區(qū)。種植時,薯幼苗的中間部分應向下彎曲并壓入土壤,露出苗尖和葉子,埋入部分呈船形。
這樣幼苗在土壤中有更多的節(jié),它們有很強的承受土豆的能力。然而,在幼苗中部的深處,塊莖容易結,且塊莖一般較小。
五、平栽法
這種方法廣泛用于大面積地塊。育苗時一般使用20~30cm長的幼苗。種植時,要求沿壟開一條淺溝,然后將秧苗平放在壟面下10厘米深的淺土層中,露出苗頭,并把*蓋緊。這種種植方法的優(yōu)點是大部分節(jié)可以生根結薯,空節(jié)很少,塊莖越來越整齊。
平栽法配以較好的水肥條件,就容易高產。缺點是抗旱性差。如果暴露在高溫、過早干燥、貧瘠的土壤和其他不利的環(huán)境條件下,就容易缺乏幼苗或植物,并且由于塊莖較多而缺乏營養(yǎng),從而導致小塊莖增加,最終影響產量。因此,有必要保證肥水條件。
以上就是紅薯的插植方法,種植戶們在種植紅薯的時候,可以選擇適合當?shù)氐牟逯卜椒ǚ椒ǎ@樣栽種的紅薯都能取得不錯的產量,而且結的薯塊大小比較均勻,很受收購商的青睞。
關于紅薯插植方法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(wǎng)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