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葫蘆銀葉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18828人閱讀
西葫蘆又稱熊瓜,是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新型蔬菜,以其皮薄、肉厚、汁多,而且營養(yǎng)豐富而著稱,在市場上很受歡迎。由于種植效益表現(xiàn)良好,西葫蘆在我國種植也是愈發(fā)的廣泛,像我國河南、山西、甘肅等地都有種植。而在種植西葫蘆的過程中,由于管理不當,很多種植戶經常會遇到化瓜的問題,那么具體是怎么一回事?如何防治?一起來了解下吧。
西葫蘆化瓜的原因
1、授粉不良
由于授粉不良或根本就沒授粉,子房內不能生成植物生長素,導致胚和胚乳不能正常生長。加之營養(yǎng)生長與其競爭養(yǎng)分,當養(yǎng)分向雌花的供應不足的時候,子房的植物生長素含量減少,不能結實而化瓜。
2、溫度過高
當棚內白天溫度超過35℃,夜間高于20℃,就會導致植株徒長,使得營養(yǎng)生長旺盛而生殖生長不良而化瓜。
3、定植密度大
西葫蘆定植密度大,植株郁閉,通風透光性差。尤其是在果實授粉后,如果光照不足,葉片制造的營養(yǎng)物質不足就容易導致西葫蘆化瓜。
4、二氧化碳濃度
一般西葫蘆植株周圍的二氧化碳濃度低于300mg/L,或高于1800mg/L時,植株的光合作用會受到影響。植物體內積累的碳水化合物將減少,雌花發(fā)育不良,引起化瓜。
西葫蘆化瓜的防治
1、合理調節(jié)棚溫
西葫蘆生長發(fā)育最適溫度為18-25℃。在管理時,要注意白天溫度控制在20-22℃,高于25℃時應適當放風。夜間保持在10-12℃左右。保持晝夜溫差不小于10℃,以滿足西葫蘆正常生長發(fā)育。
2、確定定植密度
定植密度應控制在800-1000株左右,采用大小行距種植時,大行距在80-100厘米,小行距在60厘米左右。
3、嚴防氣體危害
在西葫蘆的種植過程中,如果施肥不當,或錯誤地用硫磺粉熏蒸進行殺菌消毒,易產生各種有害氣體。因此要注意以下三點:一是有機肥料要充分腐熟后再施入棚內;二是不要施用太多的氮肥;三是用硫磺粉熏蒸消毒時,要在定植前進行。
4、適當疏花疏瓜
在大棚西葫蘆種植中,由于環(huán)境條件利于雌花分化,或品種自身結果力較強, 致使幼瓜結得太多,容易導致幼瓜間相互爭奪營養(yǎng)而引起化瓜。當發(fā)現(xiàn)瓜太多時,可人為疏花疏瓜,使留下的幼瓜能夠得到充足的營養(yǎng)供給。
總的來說,西葫蘆化瓜是棚室栽培中最為常見的問題,常表現(xiàn)為果實不膨大或膨大很少,表面失去光澤,先端萎縮,最終爛掉或脫落。因此,種植戶們平時一定要加強栽培管理工作,即可有效預防西葫蘆化瓜。
關于西葫蘆化瓜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