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農事安排指南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7617人閱讀
土壤質地是土壤最基本的性狀之一,它常常是土壤通氣、透水、保水、保肥、供肥、保溫、導溫和耕性等的決定性因素,那么給不同質地土壤進行施肥需要注意哪些內容呢?
1.沙*
土壤沙性大,土質松散,粗粒多,毛管性能差,肥水易流失,其潛在養(yǎng)分含量低。這類土壤宜多施有機肥,如*雜肥,秸稈還田,或種綠肥適時翻壓培肥地力,逐步改善土壤性狀。
2.黏*
這類土壤質地粘重,具有較強的保肥保水能力,但通透性能差,肥效較慢。故施用有機肥必須充分漚制腐熟,追施化肥應適當提早,并宜“多吃少餐”,適當減少施肥次數(shù),后期忌過量多施氮肥,以防作物貪青遲熟。此外,還應勤中耕松*,提高土壤通氣性。
3.壤土
農藝性狀較好的土壤。其通透性、保蓄性、潛在養(yǎng)分含量介于沙*和黏*之間,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,一般可按產量要求和作物長相,適時適量施肥。但也要做到合理施用,培肥地力,要好地發(fā)揮肥料增產效應。原則上要做到長效肥與短效肥結合,及時滿足作物不同生育期對肥料的需求;有機肥與化肥結合培肥土壤,用養(yǎng)并重;大量肥料與微肥結合,及時為作物提供所需的各種養(yǎng)分。
4、鹽堿*
鹽堿*的施肥原則是以施用有機肥和有機活化營養(yǎng)肥料為主,嚴格控制化肥的使用。有機活化營養(yǎng)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機質,對土壤中的有害陰、陽離子能起緩沖作用,有利于發(fā)根、保苗。
水田選用有機肥時,應注意選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,否則會產生過多的還原物質。同時由于嫌氣細菌的旺盛活動,還會增加水中氧的消耗,進一步加劇土壤缺氧,而導致作物根系遭受傷害。水田施用氮肥時,不宜選用硝酸鹽類肥料。這是因為其易溶解,在水中移動最快,除易淋失外,還易形成有毒亞硝酸鹽,并引起反硝化作用,造成脫氮損失。而在水田施用銨肥,則因其比較穩(wěn)定而能充分發(fā)揮肥效。
旱地與水田相反,旱地施肥不但不會造成養(yǎng)分的淋失,還能使養(yǎng)分在土壤中逐步積累,和容易造成鹽分濃度過高,因此旱地切忌在靠近植株根部位置施肥。同時因為硫酸根與土壤溶液中的氫氧化鈣和碳酸鈣反應,生成難溶性的硫酸鈣,不會增加土壤的鹽濃度;而氯化鉀中的氯離子能與土壤中的硫酸鈣反應,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鈣,使土壤溶液的鹽濃度增加。再者,旱地也不會像在水田那樣易于產生反硝化作用。此外,旱地應多種植喜硝態(tài)氮的作物。
關于不同質地土壤的施肥方法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