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田死苗的原因分析和對策
惠農(nóng)網(wǎng)·農(nóng)技學堂
3344人閱讀
惠農(nóng)學堂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小麥早春管理技術意見,確定了靈活的氮肥后移技術,澆水施肥時間適當提前,提高分蘗成穗率,多措并舉,預防倒春寒的管理意見。
二、應對措施
1.因苗制宜,科學運籌肥。生長正常的一、二類麥田返青期使用耘鋤進行劃鋤,松土保墑、提高地溫、促進根系生長、促苗早發(fā),澆水施肥推遲到拔節(jié)期,結(jié)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5公斤;群體小、長勢弱的三類麥田、沙壤土質(zhì)麥田和出現(xiàn)脫肥現(xiàn)象的麥田在小麥返青后均要抓緊進行灌溉,同時畝埋施碳銨20―30公斤或尿素5-10公斤,補充營養(yǎng),增加春季分蘗,提高分蘗成穗率;拔節(jié)后結(jié)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0公斤,澆后及時劃鋤,破除板結(jié)。
2.增壯防倒,合理化控。對群體大于60萬的麥田,在小麥起身期,適時化控,控制植株過旺生長,促進根系下扎,防止生育后期倒伏,同時提高小麥抗寒能力。方法是在3月上旬畝用15%多效唑30克,對水25―3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,噴灑時一定注意不漏噴、不重噴。
3.抓住時機,防治病蟲草害
⑴防治紋枯病、全蝕?。?月下旬小麥返青后,畝用12.5%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―30克或15%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―75克對水50―75公斤,對莖基部均勻噴霧,防治小麥紋枯病。對發(fā)生全蝕病的地塊用15%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克對水75--100公斤,噴灑小麥莖基部,降低小麥后期發(fā)病率。
⑵防治地下害蟲:發(fā)生地下害蟲的田塊,在危害處用40%的甲基異柳磷乳油800倍液灌根防治,防治面積應適當擴大。
4.科學補治雜草。防除雜草要抓住一個“早”字,以播娘蒿、薺菜、米瓦罐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畝用75%苯磺隆干懸浮劑(商品名蓋闊)1―1.8克;以野燕麥、雀麥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,畝用6.9%驃馬乳劑60―70毫升或以節(jié)節(jié)麥為主的麥田用3%世瑪乳油25-30毫升;對豬殃殃發(fā)生嚴重的田塊用20%使它隆乳油每畝50-60毫升;加水30-40公斤噴霧進行莖葉噴霧防治,噴灑時做到不重噴、不漏噴。
5.多措并施,預防凍害。小麥拔節(jié)后,對低溫的抵抗能力明顯下降,而早春又多有寒流,小麥常會遭受不同程度的晚霜凍害。所以營積極關注天氣變化,在寒流來臨前及時灌水,調(diào)節(jié)近地面層小氣候,防御早春凍害;若小麥早春遭受凍害,立即結(jié)合澆水追施速效氮肥;在小麥起身期畝噴施磷酸二氫鉀、天豐素或碩豐481等植物生長調(diào)節(jié)劑,促進植株健壯生長,提高抗寒性。